相关问答
以下是我国遗嘱继承的种类: 遗嘱的形式有五种,分别是:(一)公证遗嘱。即经过公证机关证明过的遗嘱。 (二)自书遗嘱。遗嘱人自己书写的遗嘱,最...
遗嘱的种类一般包括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和口头遗嘱几种,我国《继承法》第十七条有相关规定: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自书遗嘱由遗...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民法典中遗产继承的种类如下: 1、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继承人不是按照被继承人的遗嘱而是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方式。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依照被继承人的遗嘱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的继承方式。 2、有限继承与无限继承 有限继承又称限定继承,是指继承人只在一定范围内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权利和义务的继承。 无限继承又称为不限定继承,是指继承人必须承受被继承人的全部财产权利义务的继承。 3、共同继承与单独继承 共同继承是指继承人为两人以上的继承。数个继承人共同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的,为共同继承人。 单独继承是指继承人仅为一人的继承,即仅由亲属中的一个人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4、本位继承与代位继承 本位继承是指继承人基于自己的地位,在自己原来的继承顺序上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 代位继承是指在法定继承中,应直接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顺序者不能继承时,由其直系晚辈血亲代其地位的继承。因此,代位继承也称为间接继承。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抚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遗产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1.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公民活着时,其财产不是遗产。 2.遗产是公民个人的财产。公民个人财产包括公民个人单独所有的财产,也包括公民与他人共有财产中应属该公民所有的份额。 3.遗产是公民的合法财产。非法侵占的国家的、集体的或者其他公民的财产,以及依照法律规定不允许公民所有的财产,不能成为遗产。公民通过遗嘱方式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设定遗赠的人称遗赠人,接受遗赠的人称受赠人或遗赠受赠人,通过遗赠赠与的财物称为遗赠财产或遗赠物。遗赠是单方的、无偿的法律行为,只须遗赠人一方作出意思表示即可成立,并不需要征得受赠人的同意。但遗赠不同于生前赠与,必须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具备设立遗嘱的法定要件方为有效。
(1)遗产的共同共有,是以分割为目的,且分割的效力溯及到继承开始之时。 (2)遗产的共同共有是指就遗产的全部享有其应继承份,即隐藏的、潜在的应有部分,而对于遗产的各个财产并无应继份。因此,共同继承人可将其全部应继份转让给其他共同继承人,面对各个财产的应继份则不得转让和处分。 (3)遗产的共同共有,具有非法人团体的性质,应设置遗产管理人。遗产管理人为了履行其管理遗产的职责,在诉讼法上,具有当事人能力和诉讼能力,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应诉。 (4)基于遗产所取得的权利或因遗产标的物的丧失、损毁、变卖、出租等所取得的对价,或关于遗产的法律行为所取得的财产均属于各共同继承人共同共有。 (5)共同继承人对遗产的债务负有共同共有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11人已浏览
364人已浏览
166人已浏览
12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