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亲自履行原则。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一般情况下必须坚持当事人亲自履行原则。 2、全面履行原则。当事人应当按...
劳动合同原则不包括用人单位利益至上原则。签订劳动合同应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同时,主体、内容、形式和程序必须...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法原则。所谓合法,就是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首先,劳动合同的形式要合法。 二、公平原则。所谓公平,是指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公平、合理,就是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劳动合同的双方公正、合理地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公平是法律的价值选择之一,也是社会公德的体现。 三、平等自愿原则。这个原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平等原则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从属之分,不存在命令与服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另一方面自愿原则是指订立劳动合同完全是出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真实意志; 是双方协商一致达成的,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根据自愿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强迫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四、协商一致原则。协商一致要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动合同的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合同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劳动合同是合同的一种类型,也受到自由意志协商一致的制约。 在订立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要仔细研究合同的每项内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解决分歧,达成一致意见。 五、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民事法律原则中的帝王条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签订劳动合同需遵循下列原则: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劳动法中的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 1、合法原则。 2、公平原则。 3、平等自愿原则。 4、协商一致原则。 5、诚实信用原则。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7人已浏览
100人已浏览
160人已浏览
22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