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不正当竞争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之规定: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本法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不正当竞争主要包括:1、利用假冒或假冒等混淆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2、商业贿赂3、误导性虚假宣传;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5、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6、有条件的交易行为;7、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行为;8、损害竞争对手声誉的行为;9、投标中的不正当竞争;10.依法拥有独占地位的公用企业或者其他经营者强制交易的行为;11、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
行为主体为经营者。经营者是从事商品经营和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这里所说的经营者强调的是从事了经营活动的主体,而不论其是否有法定资格或能力。这里所说的主体包括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后者包括非法经营者和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1、混淆行为行为 (一)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二)与知名商品相混淆;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璜、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璜、造成和他人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2、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享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限制竞争行为 (一)限定用户或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附带提供的相关商品,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的同类商品; (二)限定用户或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生产或者经销的商品,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的同类商品; (三)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及配件; (四)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 (五)以验验商品质量、性能等为借口,阻碍用户、消费者购买、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的其他商品; (六)对不接受其不合理条件的用户、消费者拒绝、中断或者削减供应相关商品,或者滥收费用; (七)其他限制竞争的行为。 3、政府机构的限制竞争行为 (一)实施行政性强制经营活动,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 (二)实施地区封锁行为: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4、商业贿赂行为 经营者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能够影响市场交易的有关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商业贿赂的主要形式是回扣。 经营者对于一些有奖销售的经营模式不得超出国家规定的范围。比如说,商家可能会通过抽奖的这种方式来吸引消费者,那么对于这种所谓的有奖销售,国家规定最高的金额是不能超过5000元的。另外也不允许商家利用所谓的有奖销售实际上却是内定,这都属于违法的行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57人已浏览
119人已浏览
209人已浏览
21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