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交通肇事罪缓刑条件如下: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根据...
交通肇事罪刑期的多少是与事故造成的伤亡情况、公共财产损失情况以及其在事故中所承担的责任、肇事方的态度表现等息息相关,不同的事故后果与不同的事...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除未成年犯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缓刑: (一)未作赔偿的; (二)曾因交通肇事被判刑的; (三)逃逸的; (四)有司法解释规定的两个以上特殊违章情节的(经报请院长批准的除外)。 2,特殊违章情节是指: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1、判决之前一般由公安机关羁押在看守所,正式判决执行刑罚时折抵其刑期;2、刑罚量刑的轻重主要看其情节,轻伤伤害一般在三年以下量刑,情节轻微可判拘役、管制或适用缓刑等,当然积极向受害人理赔也是量刑时考虑的一个情节;3、受害方的稳定虽然不是量刑的情节,但对案件的处理也是有影响的,如果判决适当受害人闹得再厉害也不会不影响的;如果量刑偏颇受害人可能会向检察院提请法律监督,这样就有可能搞诉而改变以前的判决;4、缓刑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结合交通肇事案件的特征,下列几方面满足是,可以考虑使用缓刑: 1、肇事后是否主动报警、积极施救、保护现场、将损失限制在最小。根据有关交通法规,驾驶员在发生事故后,对伤者施救、主动报警、保护现场、配合有关机关处理事故是他们的义务,从法学角度讲,这种义务是驾驶员先行行为即肇事行为产生的附随义务。违反这些义务,应加重其责任。尽了上述义务,是“悔罪表现”的体现; 2、肇事的驾驶员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向事故处理部门陈述肇事的具体情况、原因,不推卸责任,不违心规避法律。做到这一点,是被告人认罪、悔罪的表现,否则不能认为是悔罪; 3、在事故处理中,肇事的驾驶员及其家人要能够积极赔偿受害人及其家人的损失。在交通肇事案件处理中,常常遇到被告人表达愿意赔偿,但却不做出赔偿的具体行动,仅称“出狱后再赔”或“我在看守所”没办法赔或称“我没有能力赔”,这些都不是积极赔偿的表现。“积极赔偿”应表现为有能力赔的全部赔偿,没有全部赔偿能力的,在赔偿能力范围内实际赔偿,超出能力范围的,借贷赔偿或与受害方达成分期赔偿协议,而不是躲避、找借口。 综上,只有具备上述三点才能认为是具有“悔罪表现”,不具备悔罪表现的,不宜适用缓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7人已浏览
636人已浏览
217人已浏览
17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