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法规定的刑罚执行过程中的一项措施。是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适当减轻其原判刑...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减刑与假释不冲突,只要符合假释条件,减刑后仍可假释。但根据我国现行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要执行原判刑期的一半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要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才能假释。首先,根据犯罪分子在执行过程中的表现、犯罪的性质和受到处罚的时间,判断是否适用减刑,确定减刑时间。其次,当实际执行时间符合假释的最低要求,且罪犯的行为符合假释条件时,可以适用假释。请注意,假释要求的最低执行往往以原判决为准,而不是减刑后的新刑期为准。最后,罪犯减刑后假释的,间隔不得少于一年;减去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后,决定假释的,间隔不得少于一年六个月。罪犯减刑后余刑不足两年,决定假释的,可以适当缩短间隔。此外,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累犯,不得假释。
按照我国现行刑法规定,假释不适用于减刑规定。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7人已浏览
101人已浏览
121人已浏览
16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