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在过失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那么根据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有哪些情形呢? 第一种情况...
累犯过失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或者赦免后五年内再犯过失犯罪的,不构成累犯。过失犯罪,法律规定的,应当承...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刑法总则第十四、十五条规定了故意、过失两种主观罪过,学理上对故意与过失做了进一步划分: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故意界定为直接故意;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故意界定为间接故意;将已经预见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界定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将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过失界定为疏忽大意的过失。
过失行为,刑法规定为犯罪的,才可以称为过失犯罪,才承担刑事责任。 如果刑法没有规定为犯罪的,可能承担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1)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保密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所有公民,尤其是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保密制度。所谓国家保密制度,是指有关保守国家秘密的法律,法规,规章,办法,措施所规定的国家秘密事项,保密范闹以及有关制度的总称,犯罪对象是国家秘密,关于国家秘密的范围,密级,请参见关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释解。(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保密法规定、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l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施行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的;(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3项以上的;(3)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3项以上,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4)泄霹国家秘密或者遗失秘密文件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的;(5)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犯罪行为的立案标准参照上述标准执行。(3)主要部件。本罪主体一般为特殊主体,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本罪。因为通常情况只有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才能掌握,了解国家的秘密。本条第二项规定,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以构成本罪,成为本罪的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表现为过失,故意不是成本罪,而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一般是由于疏忽、工作疏忽、忽视职务、违反保守国家秘密的相关规章制度等原因,如不按规定放置保密文件,不认真保管而丢失等,也不排除过于自信的过失。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84人已浏览
127人已浏览
167人已浏览
30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