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合同当事人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的; 2、合同当事人逃避债务的; 3、合同当事人丧失商业信誉的; 4、合同当事人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
效力待定合同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情形:一、无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合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除可以订立某些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细小的日常生活方面的合同外,...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比如都已经关门了,或者门店已经被法院查封,或则因为大量欠债,都无法正常生产了,都属于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转移财产是指将自有的财产隐匿起来或者无偿及低价将财产转让给他人的行为。抽逃资金是指在不改变工商登记的情况下将资金转移隐匿的行为。如果抽逃的资金是公司的注册资金,根据刑法的规定,构成抽逃出资罪,是犯罪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3、丧失商业信誉。如果一方主体丧失了商业信誉,那么交易对方理所当然地要怀疑其履约能力。例如,商场多次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多次违约不履行与他人签订的合同,不付款等情况,均可认为丧失了商业信誉。 4、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在实践当中,这一条款的认定上,审判员的自由裁量空间很大。律师建议,如果要引用这一条款,一定要先固定了确切的证据,并且提前要求对方提供担保,不要擅自直接引用这一条款;否则可能会因为证据不足导致自己构成违约。
履行不能的情形: 1、因不可抗力导致的履行不能; 2、合同标的物灭失; 3、出卖禁止流通物等等。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当事人延迟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合同履行的情况包括: 1、中止履行; 2、提前履行; 3、部分履行。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第五百三十条第一款规定,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但是提前履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第五百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部分履行债务,但是部分履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5人已浏览
268人已浏览
87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