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财产保全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财产保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诉讼前的财产保全;另一种是诉讼中的财...
财产保全是指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申请执行前,为保证判决的执行或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其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紧迫性:情况必须紧急,不采取财产保全,申请人的合法财产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2、被动性:利害关系人必须向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不依赖职权自愿采取财产保全措施3、保证性:为平等保护民事主体权利,申请人必须提供保证。否则法院将驳回申请。
1、必须是情况紧急,不采取财产保全将会使申请人的合法财产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 2、必须由利害关系人向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不依职权主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3、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否则法院将驳回申请。 4、案件必须有给付内容,属给付之诉; 5、必须是由当事人一方的行为可能使判决难以执行的; 6、必须在诉讼过程中提出申请。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依职权裁定采取诉讼财产保全措施; 7、申请人提供担保。法院未责令提供担保的不在此限。
财产保全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是情况紧急,不采取财产保全将会使申请人的合法财产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2、必须由利害关系人向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不依职权主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3、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否则法院将驳回申请。4、案件必须有给付内容,属给付之诉;5、必须是由当事人一方的行为可能使判决难以执行的;综上所述,因为财产纠纷,原告起诉到法院,在起诉后或者诉求都可以申请保全手续,通过保全,冻结对方及家庭财产,防止出现挪用的情况。原告预交保全费用,按照财产数额的百分之一,最高缴纳五千。如果最后胜诉,保全费用可以由被告承担。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1人已浏览
116人已浏览
226人已浏览
50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