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我国刑法规定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造成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
1、逃逸是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并没有逃逸未遂的说法。 2、按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分别视有关情形予以处罚: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犯罪未遂是指行为者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行为者的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行为失败的状态。其特点是:1、行为者已经着手实施犯罪,是指行为者开始实施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2、犯罪失败,是指犯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没有完全实现,没有完成某个犯罪的所有构成要件。对于结果犯罪,行为者只实现了实施犯罪的故意,没有实现其犯罪的目的和犯罪结果的故意。对于实施犯罪,实施犯罪行为的故意也没有完全实现。也就是说,行为者想实施的行为与行为和结果无关,都是刑法规定的客观部件3、犯罪失败是行为者意志以外的原因。除了行为人意志之外,其他原因是指行为人没有预期或无法控制的主要客观原因。《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较既遂犯轻或减轻处罚。
其特征是: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作为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2、犯罪没有得逞,指犯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没有完全实现,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对于结果犯,行为人仅仅实现了其实施犯罪的故意,没有实现其犯罪的目的或犯罪结果的故意。对于实行犯,其实施犯罪行为的故意也没有完全实现,即行为人欲实施完毕的行为没有实施完毕。不论行为和结果,都是刑法规定的作为犯罪客观方面要件的必要组成部分;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行为人没有预料到或不能控制的主客观原因。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心态,因而不具有“悔罪”心理,客观上逃跑,即使其人身不受事故处理机关控制、脱离控制,不愿意承担刑事责任或不愿意对被害方予以赔偿,客观上不具有悔罪行为。因而在其归案后,即使产生了悔罪心理,实施了悔罪行为,但他们的“罪过”比起肇事后未逃逸的大得多,仅应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考虑,不宜适用缓刑。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4人已浏览
227人已浏览
2,660人已浏览
27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