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如果名义股东转让股权构成善意取得的有效性。名义股东不实际履行出资义务,不享有股东权利。名义股东转让股权属于无权处分,受让人善意取得股权后,实...
股东转让股份的处理是: 1、转让给公司的其他股东,需协商达成一致; 2、转让给股东以外的人的,需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并经过半数股东同意; 3、...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通过股权转让和退股退出公司。《公司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股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退出公司。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退股。1、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公司连续五年盈利,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2、公司合并、分立和转让主要财产;3、如果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原因出现,股东大会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生存。
名义股东转让股权是否有效的确认方式:若符合善意取得条件,即为有效,否则无效。根据相关规定,名义股东将登记于其名下的股权转让的,参照《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处理。受让人受让股权时是善意且名义股东以合理的价格转让,已办理股权登记手续的,受让人取得股权。但实际出资人有权请求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
通过股权转让合同转让。1、公司向股东出具的确认股东身份和股份的文件有效。即使股东是非工商登记的股东,也可以享有作为隐名股东持有的股权。2、隐名股东可以依法转让股权。股权转让的受让人知道是隐名股东,公司及其他登记股东未对股权转让提出异议的,股权转让合同合法有效。《公司法》第七十一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一半以上同意。股东应当书面通知其他股东转让股权。其他股东自收到书面通知之日起30日内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一半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名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应当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应当按照各自的投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另有规定股权转让的,从其规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83人已浏览
420人已浏览
160人已浏览
43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