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放火犯通常以烧毁目的物为犯罪目的。但是,判断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应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而应以行为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放火罪的全部构成要...
判断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应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而应以行为是否符合刑法规定的放火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 刑法对于放火罪的规定有两个条...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根据刑法第十一十四条的规定,只要有放火行为,点燃目的物,导致目的物燃烧,使目的物有被焚烧的危险,即使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目的物被焚烧,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了放火罪的成功。但如果你正要点火,被抓住,或者只是点火,被大雨浇灭,应该被认为是放火罪的未遂。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依照刑法第十一十五条的规定,犯放火罪,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伤害、死亡或者公私财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损害极其严重的,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
一旦实施放火行为,可能会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不特定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这种犯罪后果的严重性和广泛性往往是不可预测的,甚至行为人自己也难以控制。因此,这也是我国刑法重点打击放火罪的原因之一,那么如何确定放火罪呢?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也就是说,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并非所有通过放火方法实施的犯罪行为都构成放火罪,关键是放火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行为人放火烧毁自己或者家庭的所有房屋或者其他财产,足以引发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也应当以放火罪论处。但行为人放火焚烧自己的房屋或者其他财产,确实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不构成放火罪。2、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所谓放火,就是故意造成公私财产燃烧的行为。放火的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即用各种引火物,直接把公私财物点燃;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故意不履行防火义务,让火灾发生。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由于放火罪的社会危害性很大,刑法规定,14岁以下16岁的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