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我国刑法规定有四百多种犯罪,从构成要件上进行分析,每一种犯罪都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一...
犯罪构成的要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犯罪主体。 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犯罪主体,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人,单位也可以成为部分犯罪的主体。2、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3、犯罪的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危害结果所抱得心理态度,包括犯罪目的和主观罪过等要素。4、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活动在客观上的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等要素。四要件说认为符合上述四个条件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而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进行排除。扩展资料四要件说中,主观判断和客观评价同时地、一次性地完成。客观判断涉及危害社会的行为(作为及不作为)、危害社会的结果及犯罪的时间、地点、犯罪所使用的工具等附随情况。主观判断涉及罪过,即故意、过失。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不清晰、犯罪主体与要件的关系纠缠不清这些问题。缺乏评价的层次性,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同等重要,在平面式结构中看不出哪一个要件需要优先评价,也就无法防止人们先判断主观要件符合性是否存在。这种理论构架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们在考虑主观要件之后才考虑客观要件,容易将没有法益侵害但行为人主观上有恶性的身体动静(但不是实行行为)认定为犯罪,从而人为扩大未遂犯的成立范围,就可能在某些问题上无可避免地陷入主观主义的陷阱之中。
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其成立条件如下:(1)前罪与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这是构成累犯的主观条件.如果前后两罪或者其中一罪是过失犯罪,就不成立累犯.之所以如此规定,是因为过失犯罪所反映的主观恶性明显轻于故意犯罪,而且过失犯罪人再犯罪的可能性也比较小.而累犯制度的设立是以消除犯罪人的再犯可能性为宗旨的,故不应也无必要设立过失犯罪的累犯制度.(2)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这是构成累犯的刑度条件.因此,如果前罪被判处的是拘役、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那么无论后罪多么严重,也不构成累犯.同样,若前罪被判处了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后罪应当判处拘役、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则也不能成立累犯.此处所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是指人民法院最后确定的宣告刑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所谓“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不是指法定刑中包含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而是指根据犯罪事实与刑事法律,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累犯的刑度条件,体现了将累犯限定于严重犯罪的立法初衷.(3)后罪发生的时间,必须在前罪所判处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的5年之内.这是构成累犯的时间条件.其中所谓“刑罚执行完毕”,是指主刑执行完毕,不包括附加刑在内.主刑执行完毕5年之内又犯罪的,即使附加刑尚未执行完毕,仍可构成累犯.所谓“赦免”,是指受到特赦减免.此处5年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人,应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有: 1、客体 是指犯罪行为侵犯的、中国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2、客观方面 是指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活动的客观事实特征,包括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后果及其因果关系等。 3、主体 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4、主观方面 是指《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96人已浏览
154人已浏览
323人已浏览
9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