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挪用公款借给他人实施犯罪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一般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挪用公款供他人使用,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计划取得挪用公款的,是共同犯罪。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涉嫌挪用公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进行处罚。 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不构成牵连犯,不重处断。 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按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1,涉嫌挪用资金罪或挪用公款罪,《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可以不认为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1、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前述贪污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样具有特定性和公务(职务)性。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2、挪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具体包括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一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二是上述公司的工作人员,是指除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工。上述的董事、监事和职工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三是上述企业以外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职工,包括集体性质的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另外在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其他职工以及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只能成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2人已浏览
210人已浏览
138人已浏览
9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