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罪属于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
2020量刑标准:在刑事犯罪中,犯罪行为的具体量刑依据具体犯罪行为的情节程度进行量刑,其中分为情节较轻和情节严重:(一)情节严重的犯故意杀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第二百四十七条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第二百四十八条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者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八十九条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除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二款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情形包括: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义愤杀人,激情杀人,受嘱托杀人,帮助他人自杀的杀人以及生母溺婴的情形。量刑要在全面考虑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程度的基础上,结合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社会治安状况等因素,综合做出分析判断。
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可避免或可能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和知道不可避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性和明知必然性。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放任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我们所说的放任,是指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没有积极追求,但也没有阻止,没有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其发生。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 1、为了追求合法的目的,让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 2、为了追求一个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 在突发事件中不计后果,动辄捅刀子的情况。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1、认知因素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性和明知必然性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性; 2、危害结果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放任结果,不在乎,容忍和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者在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让结果发生。 3、特定危害结果是否发生,在两种故意及其控制下定罪行为的意义是不同的; 4、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故意杀人的动机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报复、图财、奸情、拒捕、义愤、愤怒、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2人已浏览
112人已浏览
118人已浏览
10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