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区分侵占罪与贪污罪的区别有: (一)犯罪对象不同。贪污罪只限于公共财产,且不能是不动产而侵占罪不仅可以是公共财物,还可以是私人财物,且包括不...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们先看这几个罪的行为相同点就知道定性难在哪里了。首先都是以非法取得为目的的主观行为,客观行为是秘密的取得他人财产。在这里还得说一下职务侵占罪,这个罪的行为特征也是与上面提到的犯罪行为一致。所不同的是具体细节有所不同;犯罪的主、客体不同一般认为,盗窃罪适应的主体是不分身份的个人、团伙、集团,客体是公私财产;其侵犯的是财产权;贪污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具相应职责(权力)的人员,其必须是具使用该财产的权力。在这里必须注意,只是管理该财产的,不是本罪的犯罪主体,因为贪污罪的主体行为后果,除侵犯财产权外,还破坏国家的廉政制度,只是具管理人身份的,是不能破坏廉政制度的。实务中有些案件的定性错误,主要都是没有掌握好行为后果是否有破坏国家廉政制度这条所造成的。其侵犯的是国家廉政制度,国家财产权;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是带公属性的,与被侵犯客体具有动用权力的相应人员,有动用记录,或者具相同法律效力的证明。主观上是暂时使用的,客观上数额较大的在三天内没有归还,数额巨大的,有行为即构成本罪。其侵犯的是公共财产权,国家诚信制度;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非国有企业具与被侵犯财产有相应职务使用关系,行为人一般是非国企出钠,或者是具相应职权的个人。需要注意的是行为人是否有造假帐行为,如有则符合盗窃罪特征。其侵犯的是私企的财产权;从以上可以看出,各罪的区别是:盗窃罪侵犯的是财产权;贪污罪侵犯的是国家廉政制度,国家财产权;挪用公款罪侵犯的是公共财产权,国家诚信制度;职务侵占罪侵犯的是私企的财产权;构成以上各罪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数额,盗窃罪是人民币500元起。
(一)主体要件不同。 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代表等,行使管理职权,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资格的人员。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主要是公司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且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利用职务之便犯本罪的人员。 (二)二者的犯罪行为不同。 贪污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骗取、侵吞、盗窃公共财物的行为;职务侵占罪是指自然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本公司/单位的财物的行为。 (三)二者的犯罪对象不同。 贪污罪的犯罪对象通常是公共财物;而职务侵占罪则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这种财物既可以是公共财物,也可以是私有财物。 (四)二者的犯罪情节要求不同。 贪污罪的犯罪情节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数额要求,若是数额较小且对社会危害不大则不构成此罪;职务侵占罪必须是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若是数额较小则不构成此罪。 (五)二者在法定刑上不同。 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是死刑,而职务侵占罪的最高法定刑只有15年的有期徒刑。
一、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存在密切的关系,从立法过程上看,职务侵占罪由贪污罪分化而来。从犯罪构成上看,两者的相同点是: 1、主观上均由故意构成; 2、客观方面都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3、在行为上都表现为盗窃、骗取、侵吞或其他非法手段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二、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又有明显不同,具体区别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主体要件不同,这是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最主要、最本质的区别。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无论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还是国有公司、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集体性质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一切职工都可成为本罪的主体,贪污罪的主体则只限于国家工作人员,其中包括在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包括受国有公司、国有企业委派或者聘请,作为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代表,在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等非国有单位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 2、犯罪行为不同,本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的行为。而贪污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骗取公共财物的行为。 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必须是自己职权范围内或者是工作范围内经营的本单位的财物。它既可能是公共财物,也可能是私有财物。而贪污罪则只能是公共财物。 4、情节要件的要求不同。本罪的构成必须是侵占公司、企业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数额较小的不构成犯罪。但法律对贪污罪没有规定数额的限制。当然如果犯罪数额较小,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贪污行为不应认为是犯罪。 5、法定刑上有所不同。本罪的最高法定刑只有十五年有期徒刑,而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贪污罪一般以5000元作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起点,对不满5000元、情节较重的,也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6人已浏览
133人已浏览
199人已浏览
68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