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复杂的对象。其中,次要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诚信;主要客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正常管理活动。 2、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3、主要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 4、主观要件 本罪主观上由故意构成,只有行为人因故意实施受贿罪而构成受贿罪,过失不构成本罪。
受贿罪的认定:(一)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认定,刑法第388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为受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受托人财物或者收受受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因此,这一规定包括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成为受贿罪主体的内容。当国家工作人员离开(退休)后,虽然职权丧失,但原有职权形成的地位便利不会立即消失。这为这类人成为受贿罪主体提供了可能的条件。(二)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前受贿条件的认定,受贿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三)国家工作人员亲属受贿案件的认定,根据本法第163条、本条、第386条、第388条,受贿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工作人员的亲属可以成为受贿罪的共犯,无论亲属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
行贿罪怎么认定?行贿罪与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的界限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1)犯罪主体不同。行贿罪只能由自然人实施;而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则既可以由自然人实施,也可以由单位实施。(2)犯罪客体和对象不同。行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务行为的廉洁性,犯罪对象只限于国家工作人员;而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犯罪对象只能是公司、企业中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