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对执行标的有异议的,要在终结执行前提出。执行终结裁定书送达即生效。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提出异议的,应当在执行程...
法院应在收到起诉状或口头起诉后7日内立案,立案庭应在决定立案的三日内移送审判庭。(审限若干规定第6、7条)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后终审判决前采取...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到期后,应该在1个月内续签新的劳动合同,否则超过1个月后,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一)劳动合同期满的;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1)民事诉讼中,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2)行政诉讼中,根据中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7日内立案或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3)刑事诉讼中,立案作为刑事诉讼的一个独立的程序,主要起因于公民、法人对犯罪的控告、检举和犯罪人的自首,有时则起因于侦查机关的主动发现。因此,立案作为一个完整的程序,并不仅仅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的立案决定,而且包含了对立案材料的审查。但是,这种审查不同于立案以后所进行的侦查等活动,其宗旨在于发现有无犯罪事实存在,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采取强制措施以及收集证据以揭露、证实犯罪以及起诉审判等各项司法活动,应在立案以后才开始进行。因此,立案程序对于准确、及时地立案,对迅速有效地组织力量开展刑事诉讼活动,以揭露、证实犯罪,查获犯罪人,并予以刑事追究,具有重要意义。
驾驶人交通违章的,应当在收到交通违章处罚决定书15天内,到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违章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七条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予以警告、二百元以下罚款,交通警察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事实、行政处罚的依据、处罚内容、时间、地点以及处罚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第一百零八条当事人应当自收到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对行人、乘车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罚款,当事人无异议的,可以当场予以收缴罚款。罚款应当开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第一百零九条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一百一十条执行职务的交通警察认为应当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给予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可以先予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将案件移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应当在十五日内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无正当理由逾期未接受处理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8人已浏览
315人已浏览
281人已浏览
1,30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