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买断工龄是指改革初期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安置富余人员的一种办法,即参照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工作岗位等条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经企业与员工双方协商,报有关部门批准,由企业一次性支付给员工一定数额的货币,从而解除企业和富余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把员工推向社会的一种形式。
工龄买断补偿金计算是怎样的 第一条为了规范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 第五条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第十条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第十一条本办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依据本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
买断工龄是违法的买断工龄,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安置剩余人员的一种方式,即参照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工作岗位等条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经企业与员工协商,报有关部门批准,企业一次性向员工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从而解除企业与剩余员工的劳动关系,将员工推向社会。《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72条)。如果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员工即使不能快速重新就业,也可以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不存在员工离职后无人管理的问题,无需买断工龄。但仍有一些国有企业无视国家政策法规的明确禁止,在安置剩余人员时采用买断工龄的做法。针对这一现象,为了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时,严格禁止企业以买断工龄的形式将员工推向社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9年发布的《关于实施两项规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基金征收的通知》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买断工龄的形式终止职工的社会保险关系。1999年,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出售国有小企业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也强调,为确保员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出售人应在申请出售前征求员工对出售计划和员工安置的意见。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在企业出售中终止员工社会保险关系,不得借出售机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员工买断工龄或提前退休,将员工推向社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2人已浏览
323人已浏览
203人已浏览
3,67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