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原告应当决定是否提出申请。起诉是原告的诉讼行为,撤回诉讼也应当是原告的诉讼行为。除反诉外,被告不得撤回诉讼。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
如果敲诈勒索罪符合下列情形,可以撤案: 一、犯罪已过追诉期限的; 二、经特赦免处罚; 三、情节明显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4、依照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般不行。这是刑事案件。一般立案后,检察院会直接向法院起诉事实。下列情况下,可以撤销诉讼:1。撤销诉讼是原告行使诉讼权利的体现,应由原告决定是否申请。起诉是原告的诉讼行为,撤诉也应该是原告的诉讼行为。被告除反诉外,不得撤诉。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的原告,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请撤诉。申请撤诉时,诉讼代理人必须经原告特别授权。撤销诉讼是原告诉讼权利的体现,因此撤销诉讼必须由原告自愿决定。二、撤诉应由原告向被诉法院提出申请。原告撤回诉讼,必须向被诉法院提出申请。申请可以是书面申请,也可以是口头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将口头申请记入庭审笔录,并由原告签字或者盖章。这是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允许撤诉裁定的依据。三、撤诉申请必须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人民法院宣布判决前提出。原告可以在起诉至法院宣判前随时申请撤诉,一旦法院判决公开宣告,就失去了申请撤诉的权利。法院宣判后,只能通过法定程序改变判决。此时,不能再申请撤诉。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原告申请撤诉,作出许可或者不许可的裁定。原告提出撤诉申请后,不会立即产生终结诉讼的效力。人民法院必须审查撤诉的内容。审查内容是看原告撤诉是否合法,作出是否允许撤诉的裁定。撤销诉讼是对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处分,但是否允许撤诉,决定权在人民法院。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允许撤诉,在什么情况下不允许撤诉。但撤诉毕竟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是基于处分原则产生的。因此,只要是合法的撤诉,就应当允许,不应当任意限制当事人行使撤诉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公安机关负责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逮捕和预审。人民检察院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侦查和公诉。人民法院负责审判。除法律特别规定外,任何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提起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刑事案件属于公诉案件,刑事案件的的原告是检察院,受害人无权撤诉。能不能取保候审要看是不是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 在我国,取保候审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取保候审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适用刑事强制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应当在向犯罪嫌疑人宣布后交由公安机关执行。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保证人形式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有关法律文书和有关案由、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保证人基本情况的材料,送交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同级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保证金担保形式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核实保证金已经交纳到公安机关指定的银行后,将有关法律文书、有关案由、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的材料和银行出具的收款凭证,送交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同级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收到有关法律文书和材料后,应当立即交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县级公安机关执行。负责执行的县级公安机关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核实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的身份以及相关材料,并报告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后,通知犯罪嫌疑人居住地派出所执行。 与国外的保释制度相比,中国的取保候审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依法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担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侦查和审判,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这种强制措施既可以不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其照顾家庭或者从事原来的工作和劳动,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又可以使他们感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怀,还可以减少国家用于在押人犯的生活、管理费用等项开支,从而减轻羁押场所的工作压力。多年来的司法实践证明,取保候审的立法设置和正确实施对于司法机关依法查清案情,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以及顺利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都具有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敲诈勒索罪一般情况下属于公诉案件,而我国法律规定,公诉案件不可撤诉。公诉案件的诉讼权属于国家,不属于被害人,被害人只有在公诉机关非法不起诉的情况下,拥有补充诉讼权。但是,加害人充分赔偿被害人的损失是可以影响量刑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242条规定:“宣告判决前,人民检察院要求撤回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撤回起诉的理由,作出是否准许的裁定”。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1人已浏览
187人已浏览
384人已浏览
18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