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工伤赔偿一般是指有伤残的赔偿,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但是在员工和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时,单位应该结清员工所有的工资以及工伤待遇。如果单位没有支付需要...
1、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般情况下,行使法律上的权利需要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单位申报工伤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特殊情况下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申报工伤,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你们已经超过时效限制。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也是1年,但如果有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可以起诉单位索赔。
因工伤赔偿发生纠纷的,提起劳动仲裁有时效限制,从工伤之日起一年内。 首先,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伤赔偿发生争议的,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处理。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明确规定,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计算。 其次,但劳动者要明确,劳动者在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期间,属于请求权利救济,时效应从每个程序结束后重新计算一年。 因此,劳动通过劳动仲裁申请工伤赔偿,应当自权利救济程序结束之日起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否则可能面临败诉风险。 最后,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结果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仲裁裁决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你们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如果能确定劳动关系,你应当尽快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然后根据鉴定结果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按照工伤赔偿,因为时效只有1年,超过了时效法律上便不支持了,便丧失了胜诉权。 工伤造成伤残的赔偿项目:医疗费、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 如果不能确定劳动关系,你们可以到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伤残等级鉴定,鉴定时需要伤者本人带上身份证复印件,病历,片子等。 然后根据鉴定结果尽快向法院起诉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因为时效只有1年,超过了时效法律上便不支持了,便丧失了胜诉权。 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受害人因伤致残的还需要增加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等。 根据你目前提供的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方式解决,但到底这个方式是否行得通,我们还需要了解更多的资料才能确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6人已浏览
2,455人已浏览
269人已浏览
1,10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