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合同存在欺诈行为要证明存在以下情况: 1、一方存在告知虚假情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如伪造印章、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质检报告等; 2、该行...
合同存在欺诈行为要证明存在以下情况: 1、一方存在告知虚假情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如伪造印章、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质检报告等; 2、该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合同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表达错误意思的,其行为构成欺诈。欺诈的构成要件:(1)一方有告知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2)这种行为是故意的;(3)欺诈导致对方陷入错误的认识,或者基于错误的认识做出不真实的表达。在实践中,欺诈的形式多种多样,律师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合同欺诈的几种情况:1、保险公司故意隐瞒可以获得保险赔偿的事实,使对方误以为不能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并在此基础上同意销售案件的意思表示;2、商家在商品上粘贴错误的产品标志并出售给消费者的行为;3、伪造印章,提供虚假证明文件骗取贷款;4、提供虚假财务报表和购销合同申请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行为;5、故意隐瞒标的物重大缺陷签订买卖合同的行为;6、利用虚假审计报告骗取贷款的行为;7、在订立合同时隐瞒与他人签订合同的行为;8、隐瞒真实情况,使对方陷入误解,签订低价出售合同;9、隐瞒损失事实,承诺高额回报,导致对方误判贷款。
以下条件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1、对象要求,侵犯的对象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秩序和经济利益; 2、客观要素,客观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而被欺骗,造成国家利益重大损失; 主体为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主观为过失。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73人已浏览
208人已浏览
358人已浏览
20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