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农民失地保险是指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各地政策实施不同,一般根据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的缴费比例,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缴费金额,并逐步提高失地农...
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两者是不一样的,没有说哪个好;,两者适应的地方不一样,首先工伤保险是针对工伤的,报了工伤,医保就不可以再报销的。 工伤保险...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农民失地保险就是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各地政策实施有所不同,一般按照不同的年龄段采取不同的缴费比例,按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缴费数额,并且逐步提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 1、已到领取养老保险金年龄: 第一档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缴纳9240至27720元,财政给予3960至11880元的补助,每月可领取220元的养老金。 第二档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缴纳11544至34632元,财政给予4056至12168元的补助,每月可领取260元。 第三档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缴纳13860至41580元,财政给予4140至12420元的补助,每月可领取300养老金。 2、接近领取养老保险金年龄:第一档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缴纳32340元,财政给予13860元的补助,每月可领取220元的养老金。第二档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缴纳40404元,财政给予14196元的补助,每月可领取260元。第三档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缴纳48510元,财政给予14490元的补助,每月可领取300养老金。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应该参加失业保险,用人单位按规定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年,本单位并已缴纳失业保险费,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其工作时间长短,对其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补助的办法和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失地农民是指农民的土地被依法征收后,农业户口的家庭人均耕种面积少于0.3亩的统称为失地农民。现在有关部门比较关注的是适当提高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适当增强征地过程的透明性,这是必要的,但还不是治本的措施。治本的措施应该是:第一,改革征地制度。真正区分不同类型的土地征用,缩小征地范围,允许农民的集体土地在符合国家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情况下,平等地进入市场流转。第二,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由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过程应是一个平等的财产权利的交易过程。要尽快制定土地征用的专门法律法规,增强对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法律保护。第三,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失业是失地农民面临的最大问题。农民失去土地后,客观上需要从农业转向其他行业。上世纪90年代以后,各地普遍采取征地时一次性支付补偿金,让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但由于失地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在就业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自谋职业困难。因此,政府除合理予以货币补偿外,还应考虑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在劳动就业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组织劳务输出,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各级政府可拿出一部分土地出让金,专门用于失地农民的定期再就业培训。第四,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尤其是医疗和养老保险。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47人已浏览
1,263人已浏览
335人已浏览
73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