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当事人对于人民法院对于行政诉讼所作出的判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判决书后十五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
普通程序是指我国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通常适用的程序。因与特别程序、简易程序相对而得名。第一审程序是全部民事审判程序的基础,具有广泛的适...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般诉讼时效指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这类时效不是针对某一特殊情况规定的,而是普遍适用的,如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为3年。特别诉讼时效特殊时效优于普通时效,也就是说,凡有特殊时效规定的,适用特殊时效,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法律对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一)普通诉讼时效:《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短期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三)最长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附带民事诉讼就其解决的问题而言,是物质损失赔偿问题,与民事诉讼中的损害赔偿一样,属于民事纠纷,但它和一般的民事诉讼又有区别,有着自己的特殊之处。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从实体上说,这种赔偿是由犯罪行为所引起的;从程序上说,它是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提起的,通常由审判刑事案件的审判组织一并审判。其成立和解决都与刑事诉讼密不可分,因而是一种特殊的诉讼程序。正因为如此,解决附带民事诉讼问题时所依据的法律具有复合性特点:就实体法而言,对损害事实的认定,不仅要遵循刑法关于具体案件犯罪构成的规定,而且要受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就程序法而言,除刑事诉讼法有特殊规定的以外,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诉讼原则、强制措施、证据、先行给付、诉讼保全、调解和解、撤诉反诉等,都要遵循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所以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10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除适用刑法、刑事诉讼法外,还应当适用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由此可见,我们就可以知道法院一审判决的结果不是最终的结果,只要当事人在刑事中对附带民事诉讼不服时,我们依然有权可以向上级法院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议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更多的侵害。只要是合法,合理的,法院都会接受再次开庭受理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民事诉讼时效的种类有两种普通:两年特殊:1年,3年,4年,20年(不得中止,中断,但可延长)商品不合格时:违约请求权为1年,侵权请求权为2年4、民事诉讼时效的起算: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明确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自期满之日的次日起算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自权利人主张权利时起算,若给予宽限期,则从宽限期届满的次日起算人身伤害中,当时发现受伤的,从侵害当日起算,未发现的,从确诊日起算职务侵权赔偿请求,从职务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算-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的诉讼时效,按相应的履行日期分别计算,而不从最后的履行日期开始计算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07人已浏览
220人已浏览
115人已浏览
74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