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故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
一般来说,轻微事故无需报警。 发生轻微财产损失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当立即停车,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夜间还须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相互记下车辆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关于轻微的交通事故是否必须报警的问题,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故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也就是说,发生交通事故仅仅是造成轻微的财产损失,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是可以不报警的,双方可以自行协商处理。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发生轻微交通事故不报警处理,双方协商解决后,建议双方签订赔偿协议,赔偿协议应明确双方信息、保险公司信息、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赔偿数额及违约责任等,避免任何一方事后反悔。一般来说当事人达成的赔偿协议不能反悔,但赔偿协议内容有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撤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拓展资料: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因先前事故后果的大小所承担的责任就有所不同,构罪的起点是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达到就要负刑事责任,相反则属于轻微的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只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以下7中不同的类型: 按行为人肇事后果的大小为标准,将逃逸行为划分为轻微的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和构罪的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 按行为人在肇事后是否仅实施了单一的逃逸行为为标准,将逃逸行为划分为单纯逃逸行为和转化逃逸行为。 逃逸行为是否造成了新的危害结果为标准,将逃逸行为划分为导致新的危害后果的逃逸行为和未导致新的危害后果的逃逸行为。 按行为人的逃逸动机为标准,可以将逃逸行为划分为逃避抢救义务的逃逸行为、逃避责任追究的逃逸行为、既逃避抢救义务又逃避责任追究的逃逸行为。 按调整对象的范围大小为标准,将逃逸行为划分为狭义的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和广义的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
轻微交通事故在三天内有效报警,但具体时间需要根据当地公安机关公布。而且报案后并不代表一定会受理,需要根据具体事实来确定,确实存在,那么就会受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5人已浏览
138人已浏览
323人已浏览
64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