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认定本罪时,应区分介绍贿赂罪与行贿、受贿共犯的界限,介绍贿赂人不同于行贿或受贿一方的帮助犯,他必须与贿赂行为的双方都有联系,是根据行贿、受贿双方的意图办事,在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进行联系,如果行为人只与其中一方有联系,为一方出谋划策,则构成一方的共犯。另外,介绍贿赂的行为人是在他人有了行贿或受贿故意的情况下,才从中沟通撮合的。如果他人本无行贿或受贿的意思,只是在行为人的极力怂恿、劝说、诱导等行为之下才产生行贿、受贿意图,便不是介绍贿赂的性质,而是教唆犯。如果在教唆后,又在实施介绍贿赂行为的,应按他所教峻的犯罪(行贿罪或受贿罪)的共犯定罪,从重处罚。成立介绍贿赂罪,往往要求是在中间牵线搭桥,实际介绍贿赂的人并不是收受贿赂或者行贿之人。因此,就要求行为人在明明知晓自己是对行贿、受贿行为进行撮合,而故意进行的,那么才可能成立本罪。另外,在介绍贿赂的时候,如果具体情节比较轻,同时造成的危害后果也不严重的,则可以不以犯罪论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条的规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贿赂人在被起诉前主动解释贿赂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伤害,希望或者允许发生,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条规定: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本条第2款规定,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是对介绍贿赂人自首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规定。介绍贿赂人作为行贿、受贿双方之间牵线搭桥的人对整个贿赂犯罪的过程了解得十分清楚,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犯罪行为,实际上也是检举、揭发了行贿、受贿双方的犯罪行为,对于司法机关收集证据查明贿赂犯罪事实,惩处贿赂犯罪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惩罚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4人已浏览
260人已浏览
228人已浏览
19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