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法律规定的书面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合同不违反法律法规,合同内容真实,当事人是完全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双方自签字或者盖章,那么该合同就会产生相关的法律效力。
1、如此高的收益,注意审查风险;2、实际上收益每年5万元,已经够高,实际在约定违约金,既使对方违约,如果对方申请减少违约金,一般也应获得法院支持,该案中实际违约金的约定作用很有限;3、如果写违约责任条款,可以大意为: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违约方须向守约方支付***元违约金(该违约金系双方确认的可预见的经济损失)。
合同生效应具备以下要求:(1)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合同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即缔约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合同主体。如果主体不合格,合同不能产生法律效力。(2)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是指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应当真实反映其内心的意思。合同成立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往往难以从外部判断,法律一般不主动干预。缺乏意思表示真实,即意思表示不真实,并不绝对导致合同无效。 (3)合同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合同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合同内容合法,即合同条款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及其指向的对象即标的,应当符合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二是合同的目的合法,即当事人缔约的原因合法,并且是直接的内心原因合法,不存在以合法的方式达到非法目的等规避法律的事实。(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生效必须具备的形式要求。所谓形式要求,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对合同形式的要求。形式要求通常不是合同生效的要求,但如果法律、行政法规将其作为合同生效的条件,则成为合同生效的要求之一。没有这些形式要求,合同就无法生效。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50人已浏览
109人已浏览
124人已浏览
57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