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法定刑是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死亡是因逃逸导致的,比如如果不逃逸,及时救治存活,而逃逸导致经救治不及时死亡,法定...
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交通肇事逃逸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根据其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和具体情节进行处理。对于交通肇事逃逸后又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违法行为的,如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可以免予吊销驾驶证的处罚,但其处罚仍应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执行。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由交通事故造成的后果决定量刑,自首可从轻减轻,通常争取缓刑。
在交通事故案件中,有些司机会因为惧怕后果,而逃离现场。但是这种行为是非常不理智的,因为如果你逃逸,可能会导致几种后果:第一种后果,刑事责任会加剧。第二种后果,伤者可能会因为司机的逃逸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加重损害后果。本来应该是轻伤的变成了重伤,本来应该是重伤的,结果导致了死亡。第三个后果,逃逸会导致保险公司交强险以及商业险部分的可能的拒赔。根据法律规定,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应当判处七年以上。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说没有逃逸行为,同时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以及主要责任,致一人死亡的,才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则会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期的差别是巨大的。如果逃逸后的,按照法律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67人已浏览
251人已浏览
368人已浏览
12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