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刑法的规定,自首的罪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实承认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如实承认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的,可以减轻处罚。立功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除上述法减轻情节外,还有其他可以酌情减轻的情节。
所谓“疑罪”,是指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不足,即: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两难情况。我国在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疑罪从挂”的现象,即对于事出有因,又查无实据的疑难案件,先挂起来拖着,对已经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则实行长期关押不予释放,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正式确立了疑罪从无规则。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款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做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这些规定,是我国确立疑罪从无规则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无罪推定原则的重要派生规则,而且也是证据采信规则的重要法则,该规则强调证明有罪的责任应由控诉机关来承担,控诉机关必须收集到确实充分的证据以证明犯罪,如果不能证实犯罪或者依据收集到的证据定罪存在异议,则应作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解释和处理,罪轻罪重不能确定时,应定轻罪,有罪无罪不能确定时,应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
根据行为之主从关系,可以把法律行为分为主行为和从行为。从行为,是指在彼此关联的行为中从属于其他行为而存在的民事法律行为。最典型的从行为就是担保合同,如果主合同被宣告无效,担保合同自然无效。《民法总则》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