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满16周岁,没有满18周岁未成年犯杀了人,应当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七十四条对未成年犯应当在未...
临时确定,没有固定的地方。执行前安排检查后确定,通常是机密不泄露。现在药物注射可以在专门的执行车辆内完成。...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法律并未限定购房者的年龄,所以可以用未成年人的名义购房。 只是签订买房合同和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时,需要由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办理。
国家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一贯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政策。解除收容教养、劳动教养、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假释或者刑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不受歧视,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对有过违法犯罪经历的未成年人来说,复学、升学、就业是他们的现实需要,关系他们现实的生活和将来的出路。如果就学、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会使他们丧失重新开始生活的信心,导致形成“破罐破摔”心理或受人引诱而重新违法犯罪。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也使有过违法犯罪经历的未成年人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使他们弃恶扬善,有利于巩固过去教育、感化、挽救的成果。
关于对未成年罪犯刑罚的适用:对未成年罪犯适用刑罚应当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一)剥夺政治权利刑的适用对犯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的未成年罪犯,除依法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缓期执行的以外,一般不附加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刑。对于未成年罪犯,不应单独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刑。 (二)从轻、减轻处罚的适用对未成年罪犯依法从轻处罚,应当在法定刑范围内判处相对较轻的刑种或者相对较短的刑期;依法减轻处罚,应当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判处刑罚。在具体量刑时,不但要根据犯罪事实、犯罪性质和危害社会的程度,还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犯罪的动机、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偶犯或者惯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情节,以及犯罪后有无悔罪、个人一贯表现等情况,决定对其适用从轻还是减轻处罚和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幅度,使判处的刑罚有利于未成年罪犯的改过自新和健康成长。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79人已浏览
174人已浏览
161人已浏览
20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