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四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 第一百七十条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由...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出生时开始。出生的时间以户籍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没有医院证明的,参照其他证明认定。十六周岁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有三种: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判断自然人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年龄;第二,精神状态。 八岁以上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八岁以下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无法识别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8岁以上的自然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18岁以上。 我国民法典规定,18岁是我国自然人成年的界限。法律将其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16岁以上且不满18岁但以自身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 (2)精神健康正常。 公民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和社会生活共同规则,理性实施民事行为。患有精神疾病而不能理性行为的人,即使年满18周岁,也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应当由其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向该公民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利害关系人包括: 1.公民的配偶或者其他近亲属; 2.被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债权人、债务人等。 申请人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书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申请书应当写明该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事实和根据,即该公民的精神健康状况,丧失行为能力或者部分丧失行为能力的原因及其表现,是否经医疗诊断以及医生对该公民病情的诊断情况等,都应当在申请书中具体写明。
1.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由其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向该公民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2.申请书应当写明该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事实和根据。 3.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必要时应当对被请求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需进行鉴定。申请人已提供鉴定意见的,应当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查。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96人已浏览
232人已浏览
186人已浏览
21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