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债权人代位权使用的条件具体如下: 1、债务人有侵犯债权人的行为,如拖欠债务、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等; 2、债务人的债权到期,并且债务人怠于使...
履行不能的情形: 1、因不可抗力导致的履行不能; 2、合同标的物灭失; 3、出卖禁止流通物等等。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履行不能的原因很多,有时是因为标的物已灭失,有时标的物虽然存在,但因为法律上的原因而不能交付,如标的物被依法规定为限制流通物;有时是因为债务人自身的原因不能提供原定的劳务,如在以提供劳务为标的的合同中,债务人丧失劳动能力等。 合同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守约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要求继续履行: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履行是否可能,应依一般社会观念判断,而不能仅凭债务人的观念加以断定。凡依社会观念认为债务事实上已无法强制执行,即属于履行不能;即使尚有履行的可能,但如果履行将付出不适当的代价或冒有生命危险,或因此违反更重大的义务,则依诚实信用原则,也应认定为履行不能。
不可申请复议的事项有: 1,行政法规和规章 行政主体的抽象行政行为包括行政主体制定和发布的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相对人对抽象行政行为中的行政规章不服的,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由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处理。 2,内部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对其所属国家公务员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属内部行政行为,被处分或被处理的人不服,不能申请复议,但可依照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 3,居间行为。 行政主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的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仲裁等行为,对双方当事人的约束力取决于其自愿接受,因此,一方当事人如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但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不适用合同的继续履行情形具体如下: 1、不能履行。不能履行,使合同失去标的,失去意义,应当消灭,不适用继续履行。 2、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所谓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指债务的性质不宜强制履行,比如委托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演出合同、出版合同等。 这些合同通常具有人身专属性,不能够由其他人代替履行,在性质上决定了不适于强制履行。 3、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2人已浏览
99人已浏览
182人已浏览
11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