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返还财产应适用恢复原状的原则。对于合同已经履行完毕,或者绝大部分已经履行完毕,标的物又符合行业标准或约定标准可供利用的,该合同无效后处理...
无效合同已被履行的,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返还财产应适用恢复原状的原则。对于合同已经履行完毕,或者绝大部分已经履行完毕,标的物又符合行业标准或约定标准可供利用的,该合同无效后处理就不应再适用返还原则,而应当折价返还。对于返还标的物导致显失公平的,应将此情形视为不能返还财产,须对标的物损耗的价值或价格降低的价值进行补偿。而对于如标的物已经被使用,不再能反映原貌或者原价值的,可采用返还原物基础上,由加害一方赔偿其他损失;或者由有过错一方继续使用,适用金钱返还(赔偿)的做法,以此弥补受损害方的经济损失。 2、对主体不适格等无效合同应按有效处理。对因主体资格不合格而导致合同无效,但合同已经全部履行或者部分履行完毕的,应当无效合同按有效合同的原则进行处理。主要原因在于主体资格的无效与合同履行后果的损失并无因果关系。
合同生效了不执行是属于一种违约的行为,违约的一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五十二条规定了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形。在现实中的无效情形要复杂得多,法院在执行中要按法律原则性规定意旨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有争议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确认合同效力,如合同被法院判定为无效的,无效合同自始无效,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如对于合同已经履行,或者绝大部分已经履行,标的物又符合行业标准或约定标准可供利用的。法律规定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具体的损失需根据实际合同的情况而确定,应当按照各自的过错大小承担相应的责任,体现公平原则。总之,无效合同只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才能成为认定无效合同的依据。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坚持公私利益兼顾、私权优先和鼓励交易原则。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7人已浏览
143人已浏览
130人已浏览
15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