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民事诉讼中,原告代理人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2024-12-05
民事诉讼中,关于原告代理人的规定主要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所确立。以下详细阐述这些规定的内容: 1. 代理人的范围:在民事诉讼案件中,原告具有选择一名至两名代理人的权力,这其中涉及到的代理人类型包括了专业的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原告的家属、同事或者居住于同一社区或经常在同一地点工作的人群,此外也包括来自相关协会、社会组织等机构的适当人员。 2. 代理人的资格条件:作为代理原告的代理人,他们必须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主体身份,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实体都可以作为代理人参与诉讼。在获得委托人特许后,代理人有权代表原告行使承认、放弃或者更改诉讼主张,进行和解协商,提起上诉或者反诉的活动。 3. 委托授权书: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原告必须向人民法院递交由委托人亲自签署或者加盖印章的委托授权书,这份文书必须清晰地记录下代理人相应的委托事项及权限。 4. 代理人资格限制:需要注意的是,若候选人不属于能够参与诉讼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或者存在任何其他依法导致其无法作为诉讼代理人的情况,那么原告将不得将其选为代理人。 5. 社区和单位推荐:如果来自当事人住所所在地、工作单位,或者与当事人有直接关联的社会团体对某位公民进行推荐的话,该候选人同样可行使作为诉讼代理人的角色。但是,他需要满足一些特定的资格要求,比如该协会必须是非盈利性组织,另外被推荐者或推荐的公民还需要与其所属的协会保持密切联系。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