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犯罪主体,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人,单位也可以成为部分犯罪的主体。 (2)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
1、违法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单纯的思想意识活动不能构成违法。 2、违法必须有被侵犯的客体,即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对社会造...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诈骗罪的构成包括: 主观要件: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 客体要件:侵犯客体为公私财产所有权; (4)客观要件:客观上是利用欺诈(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大量公私财产。
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一个复杂的客体,不仅侵犯了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还使用暴力。威胁方法抵制纳税,必然侵犯税务人员的个人权利。其犯罪对象包括依法应缴纳的税款和依法应征的税务人员。这里的税是除关税外的国内税收。这是税务人员也限于依法征收国内税务的员工。这是抗税罪区别于走私罪。妨碍公务罪和其他犯罪的重要标志。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式不纳税的行为。l.抗税罪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税收法规主要指《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如果行为没有违反税收法规能构成抗税罪。如果没有纳税义务的个人用暴力阻碍税务人员征税,客观上可以拒绝他人不缴税,但其行为违反的不是税收法规,不能以抗税罪处分。2、抗税罪以暴力、威胁方式拒绝纳税的行为。这是抗税罪与偷税罪的根本区别。暴力是指犯罪分子袭击他人的身体,或者使用殴打、伤害、捆绑、禁闭等其他强暴手段,足以危及他人的人身安全的行为。恐吓是指犯罪分子威胁他人,达到精神强制。手持凶器威胁,威胁加害报复,揭露隐私,破坏名誉,加害亲属等威胁,根据本条,行为者实施暴力,威胁方法不缴纳税金的行为可以构成抗税罪。当然,根据本法第l3条的规定,如果情节显着没有轻微危害,就不认为是犯罪。如果行为者拒绝缴纳税金的行为不是上述暴力。威胁方法实施,以不能成立的各种理由为借口抵制,或者消极不缴纳税金等不构成本罪。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依法负有纳税义务和扣缴税款义务的人,既包括个人.也包括单位,本条没有明确规定单位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但是,从本条的立法精神和防税罪和逃税罪的联系来看,防税罪的主体必须与逃税罪相同,包括负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和负纳税义务的公司。单位犯本罪的,由其直接负责的主管和直接负责人承担刑事责任。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直接故意知道负有纳税义务,故意抵制纳税,用暴力、威胁方法公开拒绝纳税。非法获利的目的。如果行为者没有这样的主观故意和非法获利的目的。不构成抗税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其基本要素即基本要件有:1、主体方面,行为人必须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客体方面,诈骗行为必须侵犯了他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权。3、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有企图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3、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来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而且诈骗的金额较大,是应该受刑法处罚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6人已浏览
607人已浏览
1,259人已浏览
1,09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