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走私核材料罪的认定标准::1、走私核材料罪走私的对象限于核材料。核材料是核燃料、核燃料产物和核聚变材料的统称,最常见的如铀、钚等可发生原子核...
若是某违法行为同时满足以下的要件就会构成走私核材料罪: 1、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核材料的禁止进出口制度,对象是核材料。所谓核材...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可以的,只有证据就可以定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对走私核材料这种违法行为,最重的判刑标准是无期徒刑和材料,其实,就算是国家已经不计划使用的一些核材料,原则上也是不允许公民非法携带出入我国边境的,发现有走私核材料行为的,海关会直接扣押当事人走押的核材料。
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核材料的禁止进出口制度,对象是核材料。所谓核材料,根据我国1989年1月10日加人的《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的规定,是指除钵一238同位素含量超过80%以外的钵,铀一233,同位素235或233浓缩的铀,非矿石或矿渣形成的含天然存在的同位素混合物的铀,任何含有上述一种或多种成份的材料。其中,同位素235或233浓缩的铀是指含有同位素238的丰度比大于天然存在的同位素235对同位素238的丰度比的铀。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督,非法携带、运输、邮寄核材料进出国境的行为。所谓逃避海关监管,是指采用各种方法,躲避海关的监督,检查,企图将核材料通过国(边)境。有的绕过关口,在没有海关或边卡检查站的地方,非法携带,运输核材料进出境;有的虽通过关口,但企图以隐匿,伪装,假报等手段,以欺骗海关,蒙混过关;有的则是采用藏匿,伪报等方法,以逃过邮检和海关的查验,非法邮寄核材料进出国(边)境等。这些行为都是走私材料的典型行为。另外,走私核材料有非典型行为,根据本法的有关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情况:(1)向走私人非法收购核材料(2)在内海、领海运输、收购、销售核材料的;(3)与走私核材料的罪犯通谋,提供贷款、资金、账号、收据、证明书、运输、保管、邮寄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是核材料而仍然非法携带,运输,邮寄,企图使之进出国(边)境。过失不能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不知白己所携带,运输或邮寄的是核材料,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构成犯罪的,应以他罪如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等处罚。至于其目的,一般是为了牟利,但是否具有这种目的,并不影响本罪成立。
走私核材料罪的认定标准: 1、本罪走私的对象限于核材料。核材料是核燃料、核燃料产物和核聚变材料的统称,最常见的如铀、钚等可发生原子核裂变或聚变的放射性材料。核材料包括成品和半成品,但不包括含铀、钚等元素的原矿石。 2、本罪走私行为的具体表现与走私武器、弹药罪完全相同,也有三种,行为人只要有其中之一即可。 3、走私核武器的,不构成本罪,而应当以走私武器、弹药罪定罪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4人已浏览
309人已浏览
215人已浏览
12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