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第一百五十四条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第一...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三条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不通知家属和通知亲属的情形和法律规定了。即使是犯罪嫌疑人,也是中国的公民,也要受我国法律的保护,没有特殊情形,就要通知亲属,这也是犯罪嫌疑人的合法利益,而我国法律就是要维护这样的利益,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1、罪与非罪:是否构成犯罪,还要分析有无排除犯罪事由(比如正当防卫),有无刑事责任能力(比如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2、量刑轻重:在构成犯罪的前提下,判处多长时间要根据有证据证明的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这些事实和情节很复杂,律师必须在全面、细致地研究全案证据材料后才能有所判断。
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有犯罪事实指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是立案的首要条件。有犯罪事实,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要立案追究的,必须是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立案应当而且只能对犯罪行为进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为,就不能立案。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第1项的规定,有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就不应立案。由于立案是追究犯罪的开始,此时所说的有犯罪事实,仅是指发现有某种危害社会而又触犯刑律的犯罪行为发生。至于整个犯罪的过程、犯罪的具体情节、犯罪人是谁等,并不要求在立案时就全部弄清楚。这些问题应当通过立案后的侦查或审理活动来解决。2.要有一定的事实材料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发生。包括犯罪行为已经实施、正在实施和预备犯罪。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指依法应当追究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当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时,才有必要而且应当立案。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5人已浏览
187人已浏览
176人已浏览
41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