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
1、担保的主体不合格。 2、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单位内部机构或内部职能部门担保无效。 3、公司董事、经理私自所为的担保无效。 4、欺诈、胁迫、恶...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民间贷款事件适用法律的一些问题的规定》第1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认定民间贷款合同无效 (1)取得金融机构的信用资金,高利贷借给借款人,借款人应事先知道或知道 (2)向其他企业贷款或向本公司员工筹集资金获利的资金,借款人应事先知道或知道 (3)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 (5)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
1.年利率24%以下之民间借贷利率可申请司法强制执行。 利率在24%以下的民间借贷,其利息应受法律强制力之保障。 2.超过年利率36%的部分认定为无效。 市场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的弊端,若完全实行利率自由化,则会导致放贷者为获得自身最大利益不断提高民间借贷之利率,从而不利于资金在金融市场内的优化配置和民间借贷市场的长远发展。因而,有必要以法律的形式对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进行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在私法上的通常做法就是将高于上限的利率约定认定为无效,超过上限的给付的利息应当作为不当得利返还债务人。 3.年利率24%~36%的民间借贷利率拥有债权保持力但无执行力。 债权的效力,从原理上观察,具有请求力、执行力和保持力。具体到民间借贷问题上,一旦借贷行为完成,利息也随即以法定孳息的形式而成为债权之一部分。我们主张,对于年利率24%~360/0之间的民间借贷利息应认定为自然之债,具体处理方案是:24%~36%之间的债权并无请求力,但约定也并非无效,只是当债权人请求给付时,债务人得拒绝给付,债权人并不得通过诉讼强制债务人履行而已。假如债务人任意给付,且债权人受领时,法院亦不得认定为不当得利。换言之,应享有债权之保持力,但不享有债权之执行力。
民间借贷合同无效情形有: 1、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 2、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5人已浏览
299人已浏览
150人已浏览
11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