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有精神病患者离婚, 法院怎么调解

2021-11-12
在正常人与精神病患者的离婚纠纷案件中,被告精神病患者的法定代理人要求法院出具离婚调解书,离婚调解书中没有注明当事人患有精神病的事实。根据当事人的要求,有三种处理意见:一是在原告和被告法定代理人自愿的情况下,可以依法出具民事调解书,调解书中没有注明被告患有精神病的事实。第二,原告和被告法定代理人自愿的,可以依法出具民事调解书,但调解书中必须注明被告患有精神疾病的事实。三是应出具离婚判决书,并在判决书中注明被告患有精神疾病的事实。一、精神病患者离婚能出具民事调解书吗?我国《婚姻登记条例》规定,办理离婚登记的当事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离婚登记申请。也就是说,这样的人不能通过协议离婚,必须通过诉讼由法院解决。那么,法院可以在没有民事行为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人法定代理人的申请下,在双方自由的情况下出具民事调解书吗?根据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关系已经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三条,婚前隐瞒精神疾病,婚后无法治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疾病并与其结婚,或者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有精神疾病,久治不愈。这种情况认为夫妻关系已经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调解无效后,可以依法判决离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四条规定的离婚案件,由其法定代理人参加。法定代理人要求发给判决书的,可以根据协议内容制作判决书。对于私权,法律不禁止就是自由。因此,根据上述两项规定,法院可以出具民事调解书。第二,离婚调解书能否不注明当事人患有精神疾病的事实?虽然精神病人不能履行婚姻的权利和义务,但法律并没有剥夺精神病人的婚姻权利。《母婴保健法》第八条规定,婚前医学检查包括对严重遗传病、指定传染病及相关精神疾病的检查;第九条规定,婚前医学检查后,医生应当在传染期或者相关精神疾病发病期内提出医学意见;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都要暂停结婚。可见,法律对精神病人的婚姻问题采取了有条件许可的态度。由于没有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婚前检查和登记的执行标准不同,以及其他社会因素,许多不具备结婚条件的精神病人成为婚姻当事人。而且精神病人的病态很难在双方之间培养正常的夫妻关系,或者很容易导致夫妻关系出现裂痕,因此以精神病人为当事人的离婚诉讼并不少见。考虑到现实中精神病患者在精神正常的情况下,隐瞒病情结婚并不少见。为了防止精神病患者下次结婚继续隐瞒病情,保护第三人的相关知情权,应在可以作为离婚证的民事调解书中说明当事人患有精神病的事实。当事人精神病治愈后,可以通过司法精神病鉴定机构认定为民事行为能力人。

相关法规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九十六条 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第九十九条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