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法的也称其为“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
知识产权是以“牺牲短期的静态效率来追求长远的动态效率”。赋予作者与发明者对其作品与专利等的排他权,必然限制知识的传播,阻碍知识产权的二次创新...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通过对侵犯知识产权罪客体的分析,侵犯知识产权罪等法定犯罪,其违法性的刑事特征不仅是对刑事法的违背,更主要的是对知识产权法等上位法的违背。因此,在考察犯罪客体的时候,依据的标准不能或至少不能再以社会危害性和主观恶性的犯罪特征作为寻求客体的主要依据。 2、恰恰相反,应将知识产权这一权利组合体作为同类的客体。考察具体犯罪的时候,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权利实际上也是一类权利组合体。从知识产权法律意义上说,其包含了私权和公权、人身权和财产权等多项权利。这既是知识产权法的独立于其他法律的根本依据,更是其犯罪客体区别于自然犯罪的特点。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犯罪客体是一类权利组合体:即既侵犯了知识产权权利人的人身权利,又侵犯了其财产权利;既侵犯了国家和社会的公权又侵犯了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私权。
主要包括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类型:(1)著作权(又称著作权、文学产权)和工业产权(又称工业产权)又称著作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享有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财产权和精神权的总称。主要包括作权和与作权有关的邻接权;一般来说,知识产权主要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作权和作品登记。工业产权是指在工业、商业、农业、林业等行业中具有实用经济意义的无形财产权,因此工业产权的名称似乎更合适。主要包括专利权和商标权。二、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由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组成,也称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所谓人身权利,是指权利与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密不可分,是人身关系的法律反映。举例来说,作者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或者对作品的发表权、修改权等,都是精神权利。所谓财产权,是指权利人利用这些智力成果获得报酬或者奖励的权利,也称为经济权利。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是智力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1、知识产权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 2、知识产权行政法规。其主要有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专利法实施细则、商标法实施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 3、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如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 4、知识产权行政规章,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规定。 5、知识产权司法解释,知识产权政策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17人已浏览
160人已浏览
237人已浏览
49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