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在民事诉讼中,一件事的原则包括两个意义:第一,当事人不得重新起诉已向法院起诉的案件,第二,案件判决生效后,产生现行判决力,当事人不得重新起诉...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对判决、裁定已经产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被告人,不得再次起诉和审理。...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民事诉讼中,必须亲自出庭的当事人以下几类: 1、离婚案件中的原、被告。 2、抚养、赡养等案件中负有义务的当事人。 3、其他案件中,不到庭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 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七十四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的必须到庭的被告,是指负有赡养、抚育、扶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才能查清案件基本事实的原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 二、法律相关规定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一十二条进一步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的必须到庭的被告,是指负有赡养、抚育、抚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给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如其必须到庭,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也可以适用拘传。” 这里所说的拘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拘传的对象必须是负有赡养、抚育、抚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 2、拘传前必须经过两次合法传唤; 3、被告拒不到庭须是无正当理由。 此外,拘传进行前,人民法院应告知被拘传人拒不到庭的后果,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如其仍拒不到庭,方能执行。
2015年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诚实信用原则。民事诉讼法第13条第1款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这是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新增内容。民事诉讼法的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在民事诉讼中行使诉讼权利或履行诉讼义务,以及法官在民事诉讼中行使国家审判权进行审判行为时,应当公正、诚实、守信。诚实信用原则原本是一项私法原则,在民事诉讼法这样的公法中引入该原则,主要是为了回应现实社会中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拖延诉讼、伪造证据等现象,强调各类诉讼参与人和裁判者在民事诉讼中的行为义务,保障诉讼秩序,提高诉讼效率。
民事诉讼管辖的一般原则是“原告就被告”。离婚诉讼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有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是指被告户籍所在地;被告经常居住地是指被告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特殊情况下则实行“被告就原告”的原则。下列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1)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2)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3)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4)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此外,对一些特殊情形的管辖作了以下规定:1.被告一方注销城市户口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23条规定确定管辖。双方均被注销城市户口的由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第六条)2.当事人的户籍迁出后尚未落户,有经常居住地的,由该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居住地的,户籍迁出不足一年的由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超过一年的由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七条)3.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或被劳动教养地人民法院管辖(第八条)4.非军人对军人提出的离婚诉讼,如果军人一方为非文职军人,由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离婚双方当事人都是军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被告所在的团级以上单位驻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第十一条)5.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的离婚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第十二条)6.在国内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婚姻缔结地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缔结地或一方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第十三条)7.在国外结婚并定居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国籍所属国法院管辖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一方原居住地或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第十四条)8.中国公民一方居住在国外,一方居住在国内,不论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国内一方居住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如国外一方在居住国法院起诉,国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受诉人民法院有权管辖。(第十五条)9.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的,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第十六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8人已浏览
299人已浏览
21人已浏览
18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