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公安部123号令有明确的规定:对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驾驶人记12...
驾驶疲劳概述 1.定义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的失调,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反应迟钝、动作呆板,使驾...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驾驶疲劳概述 1.定义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的失调,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反应迟钝、动作呆板,使驾驶机能下降的现象。 驾驶疲劳将使驾驶员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诸方面受到影响。 2.驾驶疲劳与休息 驾驶疲劳不是一种病态,而是一种生理上的自我保护性反应,只要经适当休息,即可解除,体力和能力可得到完全的恢复。过度驾驶疲劳则是多次疲劳和连续疲劳影响的积聚而成,它是疲劳得不到休息补偿的结果,可能突然以某种病态表现出来。 由上可知:①驾驶疲劳的后果将与交通事故结缘——不能忽视。 ②驾驶疲劳的恢复只需适当的休息——不必顾虑。 3.驾驶疲劳的机理 按疲劳的性质,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 生理疲劳——是由于人体连续不断地活动,或短时间内剧烈活动,肌肉内产生超过负荷能力的乳酸引起的刺激反应。 心理疲劳——是由于长期集中与重复的单调驾驶引起的抑制反应。 在驾驶过程中,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并不一定同时产生,有时身体并不感到疲倦,而单调的驾驶环境反而使其心理感到疲劳;有时长时间驾驶,虽身体感到十分疲倦,但却由于多变的紧张驾驶环境,又使其心理上仍能坚持驾驶。二者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和相互制约。 如果驾驶员出现生理疲劳,由于某种动机的刺激或意志的努力,还可以继续驾驶一段时间,但决不可能维持过久。若超过限度,勉强驾驶引起的必然是过度疲劳,不仅有碍于驾驶员的身心健康,还极易酿成本不会发生的交通事故。利害得失显而易见。因此,遵循人体生理、心理规律驾驶是一件绝不能忽视、轻视的事。
连续驾驶机动车4小时以上或停车休息时间不足20分钟是指疲劳驾驶。
有人说疲劳驾驶是交通事故中的第一杀手,我深以为然,想想也是,开车都睡着了或者处于半睡眠状态,不出事故才是怪事,不出人命也是怪事,长期开车的人都知道,疲劳驾驶是公认的最危险的交通违法行为之一。那么疲劳驾驶是怎么认定的,疲劳驾驶的认定是怎样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73人已浏览
196人已浏览
375人已浏览
23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