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赡养是指子女对父母的供养,即在物质上、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子女对父母要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帮助和照料,尤其是对年老体弱、丧...
1.的父母不可以领到赡养费。赡养费是成年子女支付给父母的,子女死亡后,其赡养义务自然消失。根据规定,赡养父母是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成年子女不...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赡养是指子女对父母的供养,即在物质上、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子女对父母要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帮助和照料,尤其是对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有困难的父母,更应该自觉地履行赡养义务,使老年父母安度晚年。 赡养老人的方式,或共同生活直接履行赡养义务,或提供给老人的生活费用,由权利人和义务人根据各自的情况商定。子女不止一人时,应根据“条件好的多负担,条件差的少负担”的原则,共同履行这一义务。 我国法律对赡养义务的量的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如果非要有一个标准,我国民法典有个规定,就是让父母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即可。 综上,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既是一种法律义务,同时也是道德上的要求。对父母的赡养,不仅包括物质上的帮助,物质上的帮助以当地实际生活水平为参考,结合赡养人的经济水平,确定一个赡养金额,且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提高。此外,赡养义务还包括精神上的赡养,就是一个月或一个星期要抽时间去看望老人,与其沟通聊天等。
1. 必须支付。这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所必须的费用,包括日常生活费用、教育费用和医疗费用等。 2. 在离婚后,如果其中一方负责抚养子女,另一方则应承担必要的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的一部或全部。父母双方也可以事先协议,将子女由一方抚养,并负责全部的抚养费用。但是,如果抚养方的抚养能力不足以保障子女所需费用,或者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那么相关部门将不予批准。 3. 这一规定是基于夫妻离婚后,子女无论跟随父亲还是母亲生活,仍然是父母双方的子女。因此,一般情况下,离婚后未与子女直接生活在一起的一方仍需支付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费用。
1、在父母二人离婚后,有劳动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一般不可以要求父母继续提供抚养费; 2、但是如果是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父母有能力支付的,可以要求父母继续提供抚养费。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6人已浏览
29人已浏览
203人已浏览
1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