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烧汽车防尘罩不一定会构成放火罪,是否构成放火罪主要看是否涉及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若是涉及到的,构成放火罪,尚未造...
烧碳自杀不构成放火罪。放火罪是指放火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但烧炭不等于放火,烧炭自杀也并未产生对公共安全的威胁,且行为人主观上也不具有危害公共...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我认为不构成放火罪。因为放火罪是以危害公共安全为前提,你的朋友只是放火烧了对方的车,并不是针对不特定的对象,一种毁坏财物的行为。 2、我认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有杀害对方的故意,客观上事实了杀人的行为。你的朋友只是为了泄私愤而烧车,并不是针对车里的人,因此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3、以什么罪立案是公安机关来认定,并不是被害人说的算,这个你不用管他。 4、公诉案件是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代表国家进行公诉,法院审理并予以定罪量刑。故意毁坏财物罪(我姑且以该罪名来说)的立案标准为5000元,你的朋友毁坏的数额远远大于这个数,应该是不能撤案的。 5、故意毁坏财物罪。 6、如果能够争取在3年以下量刑,有缓刑的机会。 7、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一般只赔偿直接经济损失,没有精神损失费。 8、公诉案件是不能撤案的。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也就是说,放火行为一经实施,就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者使不特定的公私财产遭受难以预料的重大损失。这种犯罪后果的严重性和广泛性往往是难以预料的,甚至是行为人自己也难以控制的。这也是放火罪同以放火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本质区别。 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放火,就是故意引起公私财物燃烧的行为。放火的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即用各种引火物,直接把公私财物点燃;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故意不履行自己防止火灾发生的义务,放任火灾的发生。例如,某电气维修工人,发现其负责维护的电气设备已经损坏,可能引起火灾,而他不加维修,放任火灾的发生。这就是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放火行为。 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由于放火罪社会危害性很大,所以本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如果不是出于故意,不构成放火罪。放火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如因个人的某种利益得不到满足而放火,因对批评、处分不满而放火,因泄愤报复而放火,为湮灭罪证、嫁祸于人而放火,因恋爱关系破裂而放火,因家庭矛盾激化而放火,等等。不论出于何种动机,都不影响放火罪的成立。但是,查明放火的动机,对于正确判断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是定罪量刑的关键。
烧汽车防尘罩不一定会构成放火罪,是否构成放火罪主要看是否涉及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若是涉及到的,构成放火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57人已浏览
432人已浏览
438人已浏览
13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