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按一审期限处理,刑事案件一审审理期限为一个月(普通程序审理)、刑事案件一审简易程序审理期限为二十日。...
广义的犯罪事实包括犯罪的基本事实、犯罪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狭义的犯罪事实则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事实,它是影响定罪量刑的最重要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有犯罪事实,一是指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要有一定的事实材料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发生。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审判期间,法院发现新的事实,可能影响定罪的,可以建议检察院补充或者变更起诉;检察院不同意或者在七日内未回复意见的,法院应当就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依照本解释第二百四十一条的规定作出判决、裁定。”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重婚罪的认定主要有以下构成要件: 1.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为,即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3.主体为一般主体,一是有配偶的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成立婚姻关系,二是没有配偶的人,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自己有配偶而故意与他人结婚。缺少任何一个要件都不构成重婚罪。
犯罪事实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1、犯罪事实是指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事实。查明犯罪事实就是查明谁在什么样的心态支配下,对什么样的对象实施了危害行为,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结果,侵犯了什么样的合法权益。 2、犯罪的性质是指犯罪行为的法律性质,即某一危害社会的行为由法律规定并经审判机关确认的犯罪属性,表现为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什么罪,应当设定什么罪。 3、刑法上有两种犯罪情节: 一种是定罪情节,即影响犯罪性质的情节,是构成犯罪的必要因素; 另一种是量刑情节,是指除基本事实外,对犯罪社会危害程度的其他影响和解释的各种事实。 4、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是指犯罪行为对社会或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社会危害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社会危害程度是区分罪与非罪、轻罪与重罪以及由此决定的犯罪分子是否适用刑罚的重要依据。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86人已浏览
235人已浏览
143人已浏览
12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