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第五条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
专利法规定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 (1)科学发现。 (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动物和植物品种。 ...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违反国家法律的发明创造 国家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施行的法律以及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如果一项发明创造本身的目的与国家法律相违背,则不能被授予专利权。用于赌博的设备、机器或工具;吸毒的器具、伪造钞票、票据、证件的设备等,从技术上讲这些也是技术进步,但是属于违反国家法律的发明创造,因而不能被授予专利权。 (2)违反社会公德的发明创造 社会公德,是指公众普遍认为是正当的,并被接受的伦理道德观念。如果一件发明创造与社会公德相违背,则不能被授予专利权。例如,带有暴力、色情的外观设计不能授予专利权。 (3)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 妨害公共利益,是指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危害。如果一项发明创造在客观上妨害公共利益,不能授予专利权。例如,一种识别胎儿性别的仪器的发明创造,就会妨害公共利益,它会导致两性比例的不均衡,影响国家的计划生育和社会安定,因此不能授予专利权。
下列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1)违反国家法律的发明创造。这里讲的“国家法律“,仅指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其他规范性文件。所谓违反国家法律的发明创造,是指该发明创造本身的目的与国家法律相违背。 (2)违反社会公德的发明创造。“社会公德“,是指公众普遍认为是正当的,并被接受的伦理道德观念。如果一项发明创造在客观上与社会公德相违背,不能被授予专利权。 (3)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公共利益“,是指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包括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公共秩序等。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是指该发明创造的实施或使用会给公众或社会造成危害,或者会使社会的正常秩序受到不利的影响。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5条规定:对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专利法第25条规定: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 (1)科学发现:它属于阐明自然现象或规律,是事物固有属性或自然存在,不是人为创造,不授予专利权。如发现某些物质具有超导性质,是不能授予专利权的,但利用超导物质制造产品或设备,则属于发明,可以授予专利权。发现自然界的一个新物质,属于发现,不授予专利权,而将这种物质分离的方法则属于发明,是可以授予专利权的。 (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如数学理论、计算方法、语言学习方法、交通规则、一般的计算机程序等许多智力活动规则和方法,不能授予专利权,可以通过著作权保护或版权保护。如果计算机程序能与硬件结合在一起,或计算机程序是完成工业自动化控制过程的一种技术方案,则可以申请专利保护。 (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人和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如各种传染病、爱滋病、癌症等的诊断和西医疗法、中医疗法、理疗、化疗等不授予专利权,但治疗疾病的各种药物和医用设备、仪器、试剂、材料等则可以申请专利保护。 (4)动物和植物品种:基本属于生物方法培育出的动、植物新品种是不能申报专利的,但动、植物新品种的培育、生产方法则可以申报专利;对微生物、微生物方法及其产品可以申请专利保护,涉及微生物、微生物方法或产品的专利申请,应在申请日前将微生物菌种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的微生物菌种保藏单位保藏。在申请文件中,应提供有关微生物菌种的资料,写明该微生物的分类命名(注明拉丁文名称)等。 (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不给予专利保护,但实现核变换的仪器、设备及零部件,可申请专利保护。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68人已浏览
296人已浏览
232人已浏览
65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