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其故意的具体内容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利用职务之便所实施的行为会...
贪污罪的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三罪”主体的区别。“三罪”中挪用公款罪、受贿罪的主体是相同的,都是“国家工作人员”。而贪污罪的主体除了“国家工作人员”以外,刑法第382条第2款还规定,受国有单位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也可以成为贪污罪的主体。也就是说贪污罪主体范围大于其他两个罪。这些人员虽然既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也不是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但法律特别规定可以成为贪污罪的主体。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员不能成为挪用公款罪、受贿罪的主体,因为法律无此特别规定。这一点,看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挪用国有资金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就更加明确,这些人员挪用国家资金的,只能定挪用资金罪,而不能定挪用公款罪。
贪污罪的主观要件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 其故意的具体内容表明,行为人知道自己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行为会产生非法占有公共(国有)财产或非国有单位财产的结果,并希望这一结果发生。 犯罪的目的是非法占有公共(国有)财产或者非国有单位财产。非法占有公共(国有)财产或者非国有单位财产的目的,可以是行为人企图将公共(国有)财产或者非国有单位财产永久占有为己有,也可以是行为人希望非法获取公共(国有)财产或者非国有单位财产后转让给他人。 此外,贪污罪不以特定的犯罪动机为主观因素。只要行为人故意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共(国有)财产或者非国有单位财产,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都可以构成贪污罪。
贪污贿赂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侵害国家廉政制度情节严重的行为。其中,多数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也有的是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密切相关,如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隐瞒境外存款,还有的是与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具有对向性的行贿、介绍贿赂的行为。行为方式除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表现为不作为之外,其他犯罪通常表现为作为。犯罪主体本类犯罪的主体包括两类,一类是自然人,一类是单位。就自然人来说,大多数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少数犯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如行贿罪、介绍贿赂罪等。就单位来说,既有纯正的单位犯罪,如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也有不纯正的单位犯罪,如对单位行贿罪。主观能动性本类犯罪在主观方面均由故意构成,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损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不能构成本类犯罪。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3人已浏览
139人已浏览
320人已浏览
34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