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渎职罪的主体以职责论进行界定。即不管是否属于正式编制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只要行使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即代表国家行使职权时,就应属...
一、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包括在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等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如政府公务员、审判人员...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渎职罪的犯罪主体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具体包括行政执法人员、司法工作人员、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零二条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渎职罪的的犯罪主体限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受到刑事处罚被开除的,根据国务院《关于处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退休时计算工作年限的暂行规定》第八条规定,刑满释放后,重新参加工作的,应当从重新参加工作之日起计算工作年限,达到退休年龄时,按达到退休年龄时的身份和条件办理退休。
1.渎职罪的犯罪主体,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83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是抬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2.’这里说的“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企业、事业单位”指生产、建筑、运输、财贸、文教、卫生、科研等单位;“依照法律从事公务”,是指根据法律规定,经人民选举,或国家委任、聘用,从事国家管理或教育、科研、医疗等专业活动。这类人员,无论常任职、或临时职,编制内或编制外,只要是依法从事公务,都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3.并且渎职罪主体的界定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4.根据解释,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2人已浏览
730人已浏览
154人已浏览
1,32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