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虚假诉讼罪是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加的罪名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为虚假诉讼罪捏造事实怎么理解?所谓...
以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碍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规定的虚假诉讼犯罪。虚假诉讼罪的犯罪构成:1。行为人主观上存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是诉讼当事人之间一般是亲属、朋友关系; 二是证据较为单一,且当事人对借款的资金来源、用途和支付方式交代不清; 三是诉讼双方当事人基本无对抗性; 四是许多民间借贷虚假诉讼当事人除本诉外还牵扯其他诉讼。
1、虚假诉讼罪的判刑: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认定该罪的注意事项: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客体是司法秩序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客观方面是实施了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对于虚假诉讼罪的认定,可以考虑从构成要件入手,包括四个方面:1、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也应当是具有民事诉讼行为能力,能够提起民事诉讼的自然人。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2、主观方面,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一般来说是直接故意,知道自己是用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的。本罪没有规定行为人应当具备特定的主观目的。因此,行为人进行虚假诉讼的主观目的是否是为了谋取利益,谋取利益的性质是否合法,不影响本罪的成立。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的客体,包括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秩序。具体来说,是司法机关正常的民事诉讼活动秩序,也包括他人的财产权、婚姻权、收养权、监护权、继承权等合法权益。虚假民事诉讼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民事司法资源,而且导致真实诉讼无法及时审理,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力和判决权威性,也可能给法官职业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4、客观上,本罪的客观方面是行为人以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碍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7人已浏览
184人已浏览
505人已浏览
20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