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行政拘留是否撤销缓刑

2024-06-10 2人已浏览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合伙人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擅长:刑事辩护、民事诉讼

    近期30天 评分:5.0 服务人数:1,240

    在线咨询
专业分析
犯罪分子在缓刑期受到行政处罚的,如果属于情节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缓刑有可能会被撤销,所以在缓刑期间内的犯罪分子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七条【缓刑的撤销及其处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二、判处缓刑的条件 1、适用缓刑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适用缓刑的对象只能局限于罪行较轻的犯人。在我国主刑中,管制是最轻的一个刑种,但由于其本身就是一种不关押的刑种,因此失去了适用缓刑的必要性。适用缓刑的对象,刑罚为拘役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人民法院的宣告刑,而不是指刑法规定的法定刑。比如犯罪的法定刑虽然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如果罪犯具有法定从宽情节,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具备缓刑条件的,仍然可以宣告缓刑。 缓刑的禁止性条件是犯罪分子是累犯。累犯之所以不适用缓刑,是因为累犯主观恶性较深,不易教育改造,社会危害性较大。 2、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不属于累犯。这只是适用缓刑时必须遵守的对象条件,但它并不意味着所有被判处这种特定刑罚的犯罪分子,都应当宣告缓刑。适用缓刑的实质条件,必须是犯罪情节不很严重,主观恶性不深,并且具有悔罪表现。 3、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是宣告缓刑的推定条件。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是宣告缓刑所期待的重要目标的宗旨,同时,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实际上是指罪犯不存在再犯罪的趋势或再犯罪的可能性。认定罪犯是否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仅仅是一个可能性的预测。但是,这种可能性的预测不能主观臆断,应当依据客观事实进行综合论证。 三、行政拘留的特征 1、行政拘留是法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具有法定性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在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时,明确列举了行政拘留这一罚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在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时,也明确列举了行政拘留。而且,《治安管理处罚法》在立法过程中,为防止理解上的歧义,在1986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拘留”表述之前加上了“行政”二字,从而与《行政处罚法》的表述一致起来。可以说,行政拘留是我国《行政处罚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所规定的法定的行政处罚。 2、决定主体的特定性 根据《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行政拘留的决定必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的决定仅限于公安机关。 3、对象的特定性 行政拘留的对象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规范的人,主要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115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案由中①,法律规定可以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就有107个案由,换句话说,《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只有8种不适用行政拘留处罚。两相比较,后者占绝对的主体地位。因此,行政拘留的对象是违反有关行政管理法律规范的相对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 4、行政拘留以限制人身自由为特征,属于人身罚 行政拘留区别于《行政处罚法》第八条所明确列举的其他种类的行政处罚的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它以限制人身自由为处罚手段。根据法学的基本要义,人身权要大于财产权,所以对人身自由的限制是一种严厉的处罚方法。所以,行政拘留一般应当适用于违法行为比较特殊、情节比较恶劣、后果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作为限制人身自由的法律制裁,行政拘留与刑罚中的拘役、有期徒刑等自由刑相比,又具有明显的短期性。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规定,我国目前法律规定的行政拘留的期限为1日以上、15日以下,行为人有两种以上违法行为,分别裁决、合并执行时,行政拘留最长不超过20日。
法律依据
以上律师普法内容,供参考了解。由于每个案件或纠纷的发生背景都不一样,解决方式可能不同,为了更好的帮您解决问题,保障您的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咨询律师详细说明情况,让律师为您提供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为法师兄与律师联合制作,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如果还不明白,看再多也不如问一下,让律师告诉你答案,99.3%的用户选择
11,079位律师在线累积服务3,700万人/次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
  • 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来处理
  • 刑罚的轻重高低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相适应
相关问题热门关注
法师兄 律师普法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