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宅基地使用权是否可以继承

2023-11-04 128人已浏览
  • 张光明律师

    张光明律师团队负责人

    广东梵君律师事务所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房产纠纷、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劳动纠纷、债权债务、损害赔偿、文书撰写、交通事故、民事诉讼

    近期30天 评分:5.0 服务人数:8

    拨打电话
专业分析
宅基地使用权不可以继承。宅基地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农村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是基于“村民”的特定身份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由村民按户所有,宅基地的流转受到严格限制。村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权,不能随意对宅基地进行处置。所以宅基地不属于遗产,不能被继承。另外只有被继承人所有的合法财产才能作为遗产,而宅基地使用权并不属于被继承人遗留的合法财产,因此也不能被继承。但建造在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公民个人所有,可以继承。 宅基地使用权具有如下特征: 1、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只能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2、宅基地使用权的用途仅限于村民建造个人住宅。个人住宅包括住房以及与村民居住生活有关的附属设施,如厨房、院墙等。 3、宅基地使用权实行严格的“一户一宅”制。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但如果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依照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4、福利性:宅基地的初始取得是无偿的。 有关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能否继承的理论分歧: 学术界一般将因农村房屋继承引起的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分为四种情形: 1、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同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被继承人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学术界认为宅基地使用权属于家庭成员所共同共有的一项权利,继承人的共有权不因被继承人的死亡而消灭。 2、不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但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本集体组织成员对于身为本集体组织成员的被继承人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对此一般认为一般都认可继承人的继承权,但根据法律规定的“一户一宅”原则,不得再另行申请宅基地。 3、不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且不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本集体组织成员对于身为本集体组织成员的被继承人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此种情况目前学术界存在分歧,暂无定论。 4、非本集体组织成员对于身为本集体组织成员的被继承人的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此种情况目前学术界存在分歧,暂无定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十一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第六十二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应当统筹并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 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关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以上律师普法内容,供参考了解。由于每个案件或纠纷的发生背景都不一样,解决方式可能不同,为了更好的帮您解决问题,保障您的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咨询律师详细说明情况,让律师为您提供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为法师兄与律师联合制作,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如果还不明白,看再多也不如问一下,让律师告诉你答案,99.3%的用户选择
11,079位律师在线累积服务3,700万人/次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
  • 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来处理
  • 刑罚的轻重高低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相适应
相关问题热门关注
法师兄 律师普法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